• 句子屋子-用心收集每一条好句子
  • 论语中的短句

    1、告诫其弟子,首先要充实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论语·为政》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道德精神的培育,工作能力的锻炼,知识内蕴的充实,学术精神的涵泳,都必须依靠一种锲而不舍的自持力。

    7、孔子说他曾经废寝忘食地去冥思苦想,以期得到什么彻悟或顿悟,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孔子得出结论:与其空想,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学习。

    8、(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坦诚相待。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才使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知疲倦,真诚无私,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10、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

    11、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12、——《论语·子罕》

    13、(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6、(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8、《论语》没有这方面的直接内容,但是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中的“贫而无谄”,以及孔子说的““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等内容,都包含做人要有志气的意思。

    19、——《论语·宪问》

    20、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的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了教师魅力的引领,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欲罢不能”,何患不“自主”?

    21、一个人有仁、有知、有信、有直、有勇、能刚当然非常好,但如果不好学,都是有致命的短处。这里强调了知识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倡导积极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22、——《论语·雍也》

    23、(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25、——《论语·卫灵公》

    26、(1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9、论语有关水的句子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子曰:吾渴也,来水。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2、——《论语·公冶长》

    33、——《论语·学而》

    34、释义: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荣华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上的浮云,毫无意义。

    35、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

    36、《论语》中记载孔子关于富贵问题的内容不止一处,其中最明确的一段话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7、古时候的人大多为了完善自己而学,今天的人求学大多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学习者要努力加强修省躬行的自觉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学问。

    3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40、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41、孔子发现,“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并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42、(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43、——《论语·子张》

    44、(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5、——《论语·阳货》

    46、这章经文中,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首先要从孝悌入手,在孝悌方面做好后,有多余精力,再去学习文献经典知识。

    47、(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8、《论语》是收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作品。它属于语录体,一般是孔子及其弟所说的一两句话,所以一章(或一则)比较短。它所表达的基本格式一般为:"子曰:___"或"(某某)子曰___","子曰"是指孔子说的话,比如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某某)子曰"是指孔子的弟子说的话,比如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可乎?"。

    49、-------《论语·述而第七》

    50、大意:孔子在这里就明确表态:如果富贵可以求得的话,就算是给人赶马执鞭,我也会去干.如果实在不能求得,就“固穷”,固守清贫与道德,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51、【译文】

    52、——《论语·泰伯》

    5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4、《论语学而篇》中

    5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谓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出自《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8、(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59、《论语》一书中的许多经文,都适合发在朋友圈,大家可以共同学习《论语》这部伟大的经典,共同提高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今举其一例。

    6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1、——《论语·述而》

    6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63、高高在上的权威并不是唯一的老师,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真理可以随处存在,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的必要性。

    64、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