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句子屋子-用心收集每一条好句子
  • 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写了什么急?

    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写了什么急?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前两句,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 全诗如下: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诗的前两句写了离愁之急,写了行程之急。 浩荡离愁白日斜。辞官归乡,离愁别绪便像波涛浩荡一样急切而又突然而来,并漫延至日落西斜的远方,这些词句突出了离愁之急和离愁之重以及离愁之广。 吟鞭东指即天涯。挥鞭向东,便开始了急切而漫长的行程,便有了人在“天涯”的忧伤之感。

    诗的前两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子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己亥杂诗其五结构层次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己亥杂诗其五首句是怎样描写“离愁”的?

    诗的开头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诗人本色。

    己亥杂诗(其五每个字的意思?

    己亥杂诗·其五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注释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即:到。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己亥杂诗其5衍生意义?

    己亥杂诗其五表达了作者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的可贵精神。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全诗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如下: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意象?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