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句子屋子-用心收集每一条好句子
  • 手不释卷的意思简单概括【好句摘抄88句】

    1、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2、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对阅读非常热衷,无法放下手中的书籍。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书中内容引人入胜,让人无法停下来。这个人可能是一个热爱知识和学习的人,对于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他可能是一个勤奋的学生或者一个热衷于自我提升的人。这句话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人们保持学习的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

    3、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说:“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4、示例:回厦门后,他仍手不释卷地阅读着、摘录着、思考着,关于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关系的材料,不知不觉地又积累了一大叠。

    5、吕蒙在后来的打仗与行军中灵活运用了很多文韬武略,有智有勇屡建奇功,最后成为了吴国赫赫有名的主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像吕蒙那样知道正确的做法后要立即改正。

    6、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7、释义:放不下手中的书本,

    8、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但他有一个毛病:不愿读书。

    9、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两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他会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到附近街市中的客店里在书中仔细查看。

    10、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勤奋好学

    11、语法:手不释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12、手不释卷主要讲的是:吕蒙小时候因为没有钱读书,后来长大后当上了将军,吕蒙虽然作战非常厉害,但是却不识字,目不识丁。后来孙权鼓励吕蒙读书,吕蒙抓紧时间学习《左传》、《孙子》、《史记》等史记,没过多久,吕蒙说话就可以引经据典,改变了别人对他“吴下阿蒙”的称呼。

    13、谷秸的最大乐趣,是手不释卷,闭门读书。

    14、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员大将,他小时候家徒四壁,没有钱读书,后来英勇善战当上了将军。吕蒙作战虽然很猛,但是因为目不识丁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把自已的经验用文字总结起来,孙权鼓励他去读书学点知识。

    15、结构:主谓式。

    16、举个例子:小明非常喜欢看书,每当他开始看书的时候,就像掉进了一个黑洞,忘记了时间,手一直拿着书不肯放下,可以说他是“手不释卷”。

    17、《手不释卷》的故事20字概括: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手不释卷”的原义是手中总是拿著书卷,比喻勤奋好学;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18、他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19、相反词:不学无术

    20、孙权说:“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

    21、顾炎武手不释卷

    22、他回答:“抽不出时间。”

    23、答:手不释卷是手里从来都放下书本的意思形容酷爱读书或勤奋读书。释者放也,卷指书本。是为主谓短语,手为主语,表示什么的问题。不释卷为谓语部分。

    24、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他很善于领兵打仗,多次立下战功,深得吴主孙市又的器重。但是,吕蒙

    25、答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26、勤奋读书的少年,一遇洪水失去一切,唯有一本书,终身不离手,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名士。

    27、手不释卷”是个成语,它是从一个故事中演化而来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吕蒙,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虎将之一,他十分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可是他有勇无谋,不爱看书。一次吴王批评他,“应当多看书”。可他说:“没时间”。后来孙权给他讲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时间是人挤出来的。吕蒙很惭愧,他努力读书知识越来越多,后来终于成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立奇功。

    28、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手不放下书卷。形容好学不倦。使用示例:他是那么酷爱读书,你总是可以看到他手不释卷

    29、成语造句

    30、释:放开;卷:书本。

    31、拼音:shǒubùshìjuàn

    32、一个读书狂,为了痴迷的阅读,不顾一切,手不释卷,甚至被连校方也无法招架。

    33、意思是手里的卷子舍不得放下,特别地爱不释手。

    34、他的一生养成了好读的习惯,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释卷。

    35、素材解读:

    36、有位年轻人手不释卷,热爱读书。

    37、你年轻聪明,如果能多读一些史书和兵书,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以后非常感动,便抓时间开始学习《左传》《孙子》《史记》《六韬》等很多书籍。

    38、手不释卷相关知识点:

    39、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非常喜欢读书,沉迷于阅读,随时都拿着书不愿离开。

    40、【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常与“笔不停挥”连用。

    41、典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注引《江表传》

    4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顾炎武做起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无怪乎能成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大学问家。

    43、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44、“手不释卷”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启示:一个人的成才,环境、机遇、天赋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勤奋好学的人,哪怕外在因素对他再不利,他仍能凭借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而懒惰之人,哪怕他的天赋再出众,外在环境对他再有利,他的成就也将有限

    45、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46、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

    47、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48、但是吕蒙说军人只要能上战场打好仗就可以了,读书练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他有很多军事需要处理没有时间用来读书,就一直推托。

    49、孙权举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曹操一把年纪了还是很好学;汉朝光武帝刘秀当兵的时候也手不释卷。我在年轻的时候努力的读了很多书,觉得自已有了很大的长进,你为什么不可持续发展寻求上进呢。

    50、故事内容:

    51、手不释卷”的概括:三国时期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52、【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53、从前有一个书生,读书痴迷,连烧火做饭的时候都不完记拿着书看,以致力于妻子让他吃饭,他都没有听到,妻子生气的说,你和书过吧。

    54、因为吕蒙孜孜不倦的努力与坚持,没过多久,他能够引用很多古文来说话了,周围的人都说他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55、说到学习,现在有很多同志可谓手不释卷,无时不学,因此,他们进步也快

    56、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57、手不释卷,汉语成语,读音为shǒubùshìjuàn,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意思是“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58、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59、“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非常喜欢看书或写字、画画等,一旦开始就忘记时间,手不肯放下。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赵王使人经行王市,见吕氏之第,垣墙之内,众女子从风俗,施粉调黛,扇鬟易服,弹筝踊跃。中有一女子,不与人争宠,不市人望,手不释卷,道不择地。”

    60、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到了这把年纪,还是每天手不释卷。

    61、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62、《手不释卷》是一部关于阅读和幻想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阅读书籍,获得了无尽的快乐与智慧,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作家。

    63、吴王孙权对他说:“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

    64、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65、手不释卷是指一个人对书籍的热爱和沉浸其中的状态。当一个人喜欢读书时,他会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甚至忘记了时间和周围的环境。在手不释卷的过程中,人们会得到很多的启迪和启示,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增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因此,手不释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打发时间,还可以改善我们的心理状态和带来更多的收获。

    66、"手不释卷"意指一个人勤奋好学,读书废寝忘食。它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饱读之士手不离书,废寝忘食钻研学问的形象,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古往今来,无数名贤志士"手不释卷",或著书立说,或建功立业,为人类文明留下宝贵财富。这句话鼓励人们热爱学习,勤奋钻研,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

    67、扩展资料:

    68、自从爸爸买了一套儿童百科全书后,弟弟整日手不释卷,还拿里面的问题来考我们。

    69、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70、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每天坚持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作家。

    71、孙权见他年轻有为,而且身居要职,就劝他多读些史书

    72、"手不释卷"指的是读书、写作等活动使人如痴如醉、乐此不疲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们可以忘却外界的纷扰,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中,心无旁骛,享受创造和思考的快乐。

    73、译文: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74、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

    75、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76、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77、手不释卷的故事简短概括: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78、资料扩展:

    79、吕蒙在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取得了丰厚的战绩。

    80、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

    81、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82、手不释卷就是说,不舍得放下手中的书,形容一个人勤奋学习、刻苦学习。

    83、手不释卷,汉语成语,如今用来形容书本不离手,勤奋好学的模样。

    84、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85、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造句:1、他一生酷爱读书,就是躺在病恫上,仍旧手不释卷。

    86、解释: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87、【手不释卷的意思】:释:放下;卷:古代指抄写的卷帙,指书籍。手里总是拿着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用功,勤奋好学。也指看书入迷。

    88、一个英国老师收回一张试卷,学生发誓要把它争取回来,于是不断努力,终于顺利地获得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