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句子屋子-用心收集每一条好句子
  • 朱自清的游记名篇【优选103句】

    1、荷塘月色不属于游记,是写景散文,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2、《松堂游记》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作者在游览松堂过程中所见虽非奇观妙景,但心情却十分愉悦。朱自清是散文的大家,当然也是谋篇布局的高手,从他的《松堂游记》就可见一斑,在这篇游记里,他采用了时空交错的构思技巧,使得整个文章脉络清楚,布局井然。

    3、朱自清的主要作品有《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经典常谈》、《诗言志辨》,具体如下:

    4、《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5、朱自清的文章能够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平正通达而又富于创造性,从写作技巧上说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之处是很多的。

    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者在暮色的掩饰之下开始游历秦淮河,借助小船进入“幻梦”般的精神世界,通过月亮移置排遣内心的惆怅,歌妓的出现使得畅神移情的流程被迫中止而不得不回归现实。作者感情的生成既源于扬州这一特殊的环境,更与情感的独特经历密不可分。

    7、朱自清(1898-1948),江苏扬州人,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及文学研究家。其主要著作有《背影》、《雪朝》、《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诗言志辩》、《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语文影与其他》等。

    8、《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务

    9、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10、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11、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2、在本文中,作者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和内涵,像“枕上颇为怅怅”中的“怅怅”不但简洁而且将作者因雷雨大作而担心游玩松堂的计划会泡汤的那种失落和担忧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13、朱自清的代表作品:《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语文拾零》、《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

    14、作者在暮色的掩饰之下开始游历秦淮河,借助小船进入“幻梦”般的精神世界,通过月亮移置排遣内心的惆怅,歌妓的出现使得畅神移情的流程被迫中止而不得不回归现实。作者感情的生成既源于扬州这一特殊的环境,更与情感的独特经历密不可分。

    15、《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时所作的散文,该文1924年1月25日发表于《东方杂志》。

    16、第二第三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17、《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

    18、《诗言志辨》(诗论)1947,开明

    19、《雪朝》(诗集)1922,商务

    20、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21、览胜记游的散文《松堂游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2、这篇散文值得一读,文章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读后既陶冶了情操,品味了优美的语言,也被朱自清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感所感动。

    23、《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名山书屋

    24、《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5、《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

    26、《伦敦杂记》(散文集)1944年,开明

    27、《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

    28、整个记游以时间为序,分为三个阶段:从出发到目的地;白天的松堂及堂后景物;夜间的松堂。

    29、像“堆叠得还不算呆板”一句中的“呆板”本是形容人“神情痴呆,行为不灵活”的意思,但作者却似信手拈来,用它来形容假山的石头堆叠合理,灵活自然的形态,收到了言简意赅之妙效。

    30、《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年开明

    31、朱自清一生著作20余种,约200万字,他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东海,在扬州长大,自称“我是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但兴趣却在文学,是“文学研究会”最早的会员之一。1925年到清华大学执教。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1932年9月回国,出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抗战爆发后,随校南下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回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直至积劳成疾,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32、《背影》

    33、朱自清有著作26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34、《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35、在祖母去世的悲伤中,父亲仍亲自送作者上火车。等待中,父亲为作者买橘子。作者看到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挤在人群中的背影,流下了眼泪。后来,父亲来信说他可能不久后就大去,想着他的背影,作者很是伤怀!

    36、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37、《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38、《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

    39、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40、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背影》被编入初一语文课本。《荷塘月色》被编入高一语文必修科目一直沿用到今。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41、蒙自杂记

    42、菏唐月色

    43、《松堂游记》:

    44、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45、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46、作者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我国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

    47、年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48、温州的踪迹

    49、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50、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51、松堂游记

    52、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53、《踪迹》(诗与散文)1924年亚东书馆

    5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55、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56、作者并没有着急写松堂,而是先刻画院子里的白皮松,这是烘云托月的写法。白皮松高大修长、疏密有致,和松堂的“高大轩敞”相映成趣;在廊下即可端详松树的姿态:通过松与堂的相互衬托来描写松堂。

    57、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选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58、《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

    59、描写自然风物的散文:《春》、《荷塘月色》、《绿》,览胜记游的散文《松堂游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60、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61、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大屠杀记》.

    62、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63、潭柘寺戒坛寺

    64、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65、《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

    66、与上述绚丽禾农艳的比喻相比,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画。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爬上站台的动作,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

    67、朱自清散文作品

    68、《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开明

    69、《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

    70、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71、代表作品:《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语文拾零》、《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

    72、《雪朝》(诗集)1922年商务

    73、《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74、《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

    75、《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

    76、他的文章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既不流于晦涩,也很少华丽的铺排与藻饰。韩愈说“唯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去陈言固然不容易,要做到新鲜而自然则更难。

    77、《绿》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78、外东消夏录

    79、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代表佳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80、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81、《踪迹》

    82、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83、《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书馆

    84、著作书目:

    85、览胜记游的散文《松堂游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松堂游记:

    86、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

    87、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融在一起,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88、《踪迹》是朱自清的第一部作品集,收录了新诗31篇和散文4篇,像《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在里面。

    89、西行通讯

    90、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学者,朱自清的原名叫做朱自华,出生在江苏的一个文学世家,因而养成了他庄重矜持的文人气质。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大,二十一开始发表自己的诗歌作品。作为五四时期的重要作家之一,朱自清积极地提倡新文学运动的发展。1925年在清华大学任教之后,朱自清便开始了对于我国古典文学的研究。

    91、朱自清代表著作品集:

    92、朱自清的作品有:《踪迹》、《沉默》、《正义》、《新诗杂谈》、《你我》、《毁灭》、《欧游杂记》、《论雅俗共赏》、《诗言志辨》、《背影》、《蒙自杂记》、《哀韦杰三君》、《荷塘月色》、《匆匆》等等。

    93、《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文光

    94、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95、《背影》(散文集)1928年开明

    96、《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

    97、朱自清的散文

    98、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后改为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898年11月生于江苏东海。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应聘来清华执教。长期担任清华中国文学系主任一职。1948年病逝于北京。

    99、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100、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学者,朱自清的原名叫做朱自华。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

    101、我是扬州人

    102、《松堂游记》整个记游以时间为序,分为三个阶段:从出发到目的地;白天的松堂及堂后景物;夜间的松堂。

    103、《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